课程中心

关于开展2025年度智慧课程建设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

2025年03月28日 10:24  点击:[]

各教学单位:

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战略部署,积极回应人工智能时代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,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,进一步提升我校课程建设质量,根据《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》《河南省推动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计划(2024-2026年)》等文件精神,学校决定开展智慧课程建设工作,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。

一、建设目标

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、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为核心,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课程内容、教学模式、教学评价等关键环节,打造“师、生、机”深度交互的智慧课程,实现课程内容智能化呈现、课程实施信息化赋能、学习路径个性化推荐、教学效果精准化评价,全方位提升课程“教”的质量和“学”的成效。

二、建设内容及要求

(一)课程数字资源建设

1.建设内容:服务于课程“教”或“学”各环节的数字化课程资源,反映课程教学特点或优势的学习材料和辅助工具,制作涵盖课程大纲的丰富教学资源。

2.建设要求:课程数字资源建设包括(但不限于)视频资源、教学设计、多媒体课件、案例库、习题、考试题库、数字化教材、虚拟仿真实验等数字资源。课程教学视频应满足慕课教学模式要求,按教学知识单元录制,每个视频可对应1-3个知识图谱的知识点,每个视频时长为5~15分钟,可采用抠图、数字人或录屏等制作形式,要求图像稳定、构图合理、镜头运用恰当、声音清晰、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。每1个学分对应的课程教学视频累计时长应不少于100分钟。

(二)课程知识图谱建设

1.建设内容:构建课程知识框架,厘清课程知识脉络,对课程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整合,以知识点为基本单元,明确知识点间的语义关系。通过知识结构可视化展示,实现课程知识有机组织、深入挖掘和全面利用,包含(但不限于)知识图谱、问题图谱、能力图谱和教学资源图谱等维度。

2.建设要求:课程知识图谱需要与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相匹配,每门课程根据实际学分,每学分不少于50个知识点,每个知识点包含知识点画像、知识点简介、知识点结构等内容;每个知识点需要关联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,除微视频、教材、测试题等资源外,提供网络资源、虚拟仿真实验等拓展资源支撑知识点学习、测试及应用;课程知识图谱建设完成后应及时开展教学实践,形成知识图谱应用案例1~2个。

(三)AI赋能教学模式创新

1.建设内容:融合大语言模型、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,结合数字化教学资源、现代化教学工具和互动式教学环境,进一步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,包括(但不限于)个性化教学设计、AI助教与AI助学工具的建设与应用、虚拟学习社区与在线协同学习等方面。

2.建设要求

(1)以课程教材、课件、试题库等教学资料为语料,开展课程垂直模型训练,使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海量多模态数据基础上,理解课程相关知识的自然语言表达和上下文语境,并通过强大的计算能力更快速给出相关问题的答案,提供内容详细、思路清晰的解释,促进教学从“师生交互”向“师/生/机”深度交互转变。

(2)鼓励教师充分利用AI助教工具开展智能备课、自动出题、师生互动、作业批改等活动,实施差异化教学与个性化学习的创新实践,强化基于问题、项目和案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;利用AI助学工具为学生推荐个性化学习路径和伴随式学习体验,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、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,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。

(四)AI赋能课程评价改革

1.建设内容:基于智慧教学平台,利用大数据、大模型等开展课程评价方面的改革与创新,构建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,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持续提升。

2.建设要求:鼓励教师充分利用AI助评工具对学生学习行为和表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,提供及时的学情反馈,构建全面、立体的学生学习画像,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。

三、申报要求

1.申报课程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,至少经过三个学期或三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。

2. 课程团队教学改革意识强烈、理念先进,人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,信息化素养较强,能满足智慧课程建设的需要。优先支持建设基础好、持续改进效果明显的校级及以上优质课程;优先推荐教学名师/团队、教学竞赛高层次获奖教师/团队所讲授的课程;优先推荐利用智慧教室开展教学活动,且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/团队所讲授的课程。

3.立项建设的课程,需按照最新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,在2024-2025学年、2025-2026学年正常开课。

4.课程需保证提供的MOOC、教材、虚拟仿真教学实验、测试等线上资源均无政治性、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等问题。课程重视版权和知识产权问题,课程所使用图片、音视频等素材应注明出处,使用地图须符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》、《地图审核管理规定》等法律法规。

四、课程建设与管理

1.课程建设。原则上课程建设周期为1年,立项课程需在2025年8月底前完成数字资源及知识图谱建设,并确保数字资源内容系统、完整、准确。

2.课程运行。在2025年秋季学期选择合适的学习应用平台上线运行,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至少一轮教学应用;在2026年春季学期持续完善建设内容、改进教学应用。

3.课程验收。2026年6月进行结项验收,立项建设课程应至少完成一个学期或一个教学周期的运行,应用成果显著,方可通过验收。

五、申报材料与报送

(一)申报材料

1.课程申报书(见附件1);

2.申报书附件材料(包含课程大纲、线上门户网址、教学设计样例、申报书中涉及的荣誉、获奖、成果等,所有附件材料电子版整理为一个PDF文件,首页为目录);

3.课程申报汇总表(见附件2,纸质版每个单位提交一份,签字盖章)。

(二)材料报送

1.各学院对申报课程资格及各项材料进行初审,择优向学校推荐。

2.课程申报书及附件材料于2025年4月17日(周四)前通过“许昌学院教学项目管理平台”报送,无需提交纸质材料。平台网址为https://xcu.fanya.chaoxing.com/portal,操作说明见附件3。

3.课程申报汇总表word版与PDF版(签字盖章)于2025年4月18日(周五)以学院为单位发送至邮箱:12006029@xcu.edu.cn

联系人:耿老师   联系电话:2968206。

附件:

1.许昌学院智慧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

2.许昌学院智慧课程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

3.教学项目管理平台操作说明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课程中心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25年3月28日


上一条:关于2025年度校级智慧课程建设项目拟立项名单的公示 下一条:关于开展第三批应用型课程建设项目结项验收工作的通知

关闭